桃新醫院--復健中心


 最新消息

好開心、我生氣了、我覺得難過~~~教孩子認識自己的情緒 [劉怡汝 臨床心理師]
好開心、我生氣了、我覺得難過~~~教孩子認識自己的情緒
劉怡汝 臨床心理師

〝別哭了…有什麼好哭的!〞、〝不要生氣了!又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當我們看到孩子哭泣、發脾氣時,常常上述的話語就脫口而出,可能是希望孩子能好好控制自己的情緒、心情,不要像挫折忍受度低的草莓族一樣,然而如果換個角度想,當我們自己覺得生氣或難過時,應該是遇到了會引發該情緒表現的相關事件,是否也可想想孩子是因為遇到了覺得困難、傷心、難過等事情而因此生氣或哭泣呢?

我們每天都會感受到、經歷到不同的情緒,生氣、快樂、悲傷、憤怒、愉悅、忌妒等,綜合國內外不同學者的觀點,所謂的情緒(emotion)指的是個體因內在因素或對外在環境的刺激(如人、事、物等),所引發的生理或心理的複雜反應與變化的歷程,進而對自己或他人產生行為(薛靜如,2006);Lazarus(1984)提及情緒是認知評估後的產物,當人們在遇到事件時會先進行初級評估(primary appraisal,評估壓力情境對個人福祉的影響與意義),之後是二級評估(secondary appraisal,評估自己可以運用哪些資源或方式以改變其與外在環境的關係),接著會進行再評估(reappraisal,重新評估壓力情境及因應策略是否會降低或減輕傷害或威脅的程度,並提供修改因應策略的依據),並根據評估結果而有不同的情緒反應;而上述的評估歷程是會不斷發生的動態歷程,會根據不同的評估結果而修正相關的因應策略(引自薛靜如,2006)。

依據上述,可了解到同樣的一件事情可能因不同人、地點,而有不同的判斷或評估結果,因此有不同的情緒反應。而當出現情緒後,要重視的就是如何管理我們的情緒表現Goleman(1995)承襲過去學者及其自身的研究結果提出〝情緒智力〞一詞,包含的內容為:1.認識自己的情緒,2.妥善管理情緒,3.自我激勵,4.認知他人的情緒,5.人際關係的掌握等(引自薛靜如,2006)。
生活中孩子難免會因感到受挫、不順而出現生氣、憤怒等負向情緒,當孩子生氣時,我們可以嘗試以下的做法:

1.引導孩子學習覺察自己的情緒
如家人以簡單話語描述當時孩子的情緒狀態,如〝媽媽看到剛才你好像很生氣〞、〝媽媽看到你哭了,是覺得難過還是生氣呢?〞,給予不同情緒字詞,讓孩子認清當下的情緒表現,藉此讓孩子學會觀察自己的情緒、發現自己的情緒;而在孩子感到開心、愉悅時也可運用此方式,促進孩子熟悉自己的正向與負向情緒狀態。

2. 家長或主要照顧者要接納孩子的情緒表現
讓孩子有機會體驗自己的情緒,給予其時間宣洩情緒,如讓他知道家長了解他生氣的原因,可讓他在自己房間或家中安全的地方宣洩情緒,而家長或照顧者會在其他地方,當他情緒穩定後或需要他人安撫時,可找到照顧者;給予安全、信賴的情境讓其宣洩情緒。

3. 帶孩子了解引發其負面情緒的事件
了解引發其負面情緒的事件以促進其了解會引發情緒的相關事件,再與之討論往後遇到類似狀況時的可行解決方法,以促進其問題解決能力。

4.幼兒情緒繪本與相關的情緒學習活動
過去有研究肯定幼兒情緒繪本與相關的情緒學習活動是有助於幼兒情緒認知與調節能力的影響(翟敏如,2012),建議父母或照顧者平時可與孩子一起觀看情緒相關繪本,藉此引導孩子認識情緒,有助於提升孩子的情緒認知。

過去研究指出若父母能對孩子的負向情緒表現抱持著接納與教導的理念,孩子能夠發展出較高的情緒能力、友善的同儕關係,反之,若父母忽視或反對孩子的負向情緒表達,則孩子可能會誤以為自己的感覺是不對的,反應是不適當的,可能會在情緒管理、情緒調節方面出現困難(賴俐雯等,2011),而吳偲嫄等(2015)的研究指出,幼兒會藉由與父母的互動來學習表達情緒、傳達訊息及調節情緒的方式,慢慢營造出彼此間的情緒發展模式,父母亦藉由與孩子的互動,將自己的情緒表達方式傳達給孩子,因此親子互動的學習是影響孩子學習情緒表現、情緒管理的最佳管道;建議父母及照顧者平時也可試著觀察自己的情緒表達方式、情緒宣洩方式等,亦可參加相關的親職教育或情緒方面的相關課程,讓孩子也有機會藉由平時與家人的互動過程中學習適切的情緒管理模式。

參考文獻:
1. 翟敏如(2012)。探究繪本融入情緒教育活動對幼兒情緒認知與調節能力之影響。教育心理學報,44,1,27-48。
2. 賴俐雯、金瑞芝(2011)。父親後設情緒理念與幼兒情緒表達關係─以生氣情緒為例。應用心理研究,51,41-77。
3. 薛靜如(2006)。兒童情緒管理與人際問題解決態度、學校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臺南市:臺南大學教育學系輔導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4. 吳偲嫄、曹俊德(2015)。父母情緒智力與幼兒社會行為之研究。樹德科技大學學報,17,1,55-82。

聯新國際醫院桃新分院關心每位孩子的發展,若有相關問題歡迎洽復健科各節門診或復健中心
諮詢專線:03-3325678分機1312
圖片
放大鏡 看大圖
圖片
放大鏡 看大圖
   

【回上一頁】 【TOP】

分隔線
版權說明文字